大多数家长都会发现新生儿出生2~3天皮肤开始发黄,严重一点的白眼珠都成了黄色的。如果你的孩子是早产儿,这一现象会出现得更早。可是当你去问医生或上一辈带过孩子的老人,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没事。因为只要孩子精神好,吃奶正常,一般7~10天,黄色就会自行消退了。在医学上这种现象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这是因为胎儿娩出后,血氧分压突然增高,致使红细胞加速破坏,造成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皮肤黄染。足月新生儿中的60%,早产儿中的80%都可见到这一生理现象。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保健人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新生儿黄疸时间延长了,不但满月时黄疸不退,甚者可达数月。可以庆幸的是,这种因母乳喂养引起的黄疸一般仅为轻、中度,很少引发核黄疸。为什么喂母乳会造成黄疸呢?现代医学认为有两种原因:
(1)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增加,致使未结合的胆红素在肠道内的吸收增加。
(2)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较牛奶中多且活性强,使肠道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增加,引起黄疸。见到这种黄疸,你可以:(1)停喂母乳48小时,观察孩子皮肤黄染程度。如果减轻,你可以继续喂母乳,因为再次黄疸比以前轻;(2)还可将母乳吸出来后,在装有56℃水的容器中加热15分钟——当酶被破坏后,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减少,必然可减轻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孩子一般情况好,肝功能正常,不影响生长发育,不用停喂母乳。要知道母乳喂养的好处远远高于皮肤黄疸这一缺点。有的保健医生或临床医生一见到孩子有黄疸就让停喂母乳,这是不对的;还有的医生上来就让母亲停喂母乳3~5天,这样做不利于保持母乳量,也是不合适的。
极少数母乳性黄疸的孩子属于重度。这时应停喂母乳,改用配方奶并及时用药物和蓝光治疗。
疾病解析
还有一种黄疸叫病理性黄疸:往往出生24小时之内黄疸很早就已经显现;黄染程度重,不仅是皮肤黄,白眼珠黄,就连尿和眼泪都是黄的;化验血胆红素>12毫克/分升;黄疸时间长,可达2~3周;黄疸消退后又复现等都提醒我们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当血红素>20毫克/分升时往往又会导致核黄疸——胆红素脑病。该病引起的脑损害是不可逆的,即便侥幸活下来也会留有后遗症,主要是智力落后、运动障碍。
应如何护理母乳性黄疸BB
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是因为婴儿喂养母乳而出现的黄疸。过去认为母乳喂养的婴儿大约只有1%~2%可出现母乳性黄疸,但近年来由于此病逐渐被重视,其实际发病率可能远高于此值。文献报道母乳性黄疸在病因学上可占新生儿黄疸的82.7%。
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发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活性高,使婴儿胆红素在肠道中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当新生儿开奶迟,摄入量不足,肠蠕动减少时,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肠道中分解结合胆红素,还原为未结合胆红素,后者易被小肠重吸收进入血循环,加重黄疸。
早发型黄疸的特点: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易被忽视,因黄疸出现时间及高峰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似,即在出生后2~3天出现,并于第4~6天最明显,然后在两周内消退,但胆红素的最高值超过生理性黄疸。
晚发型黄疸的特点:
通常所称母乳性黄疸一般均指此型。出现时间较晚,常紧接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亦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即常在出生后7~14天出现,2~3周达到高峰,胆红素可达342μmol/L(20mg/dl),4~12周后下降。
(实习编辑:黄秀杰)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新生儿黄疸是每个宝宝都不可避免的症状,其危害究竟有多大?妈妈又该如何及早发现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