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胆型肝炎通常指患有淤胆型肝炎,此类患者的尿常规可以出现尿胆原阳性或尿胆红素阳性,还可以出现皮肤发黄、粪便颜色变浅等情况。对于淤胆型肝炎的治疗主要是保肝、解毒、利胆,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
1、尿胆原阳性:尿胆原阳性通常说明肝脏功能出现损伤,由于胆红素无法进入到肠道而进入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的结合胆红素升高,此时结合胆红素进入肠道后会被肠道细菌分解而产生尿胆原,从而在尿常规检查中出现尿胆原阳性;
2、尿胆红素阳性:由于胆汁需要排出体外,如果患者的肝脏功能受损,无法正常将胆汁排出会导致血液中的结合胆红素升高,可以出现尿胆红素阳性。如果结合胆红素进入到血液中,可能会出现皮肤发黄的现象;
3、皮肤发黄:由于胆汁需要排出体外,如果患者的肝脏功能受损,无法正常将胆汁排出会导致血液中的结合胆红素升高,可以出现皮肤发黄的现象;
4、粪便颜色变浅:由于胆汁具有促进脂肪吸收的作用,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如果患者肝功能损伤则可能会影响到维生素的吸收,可以导致大便变得比较稀,也就是颜色变浅,还可以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
淤胆型肝炎多指患者的肝脏功能出现异常,可能是病毒感染或酒精、药物因素导致肝脏损伤,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患者出现肝炎时应明确诊断,明确诊断后应使用护肝药物进行治疗,如复方甘草酸苷片等。同时应积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可以使用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酒精性肝炎患者需要戒酒,药物性肝炎患者需要及时停用导致肝损伤的药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