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孩子肥胖 得糖尿病了吗?

2010-10-29 13:47: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居世界第二,儿童也未能幸免。目前儿童糖尿病占糖尿病人总数的10%左右,且呈上升趋势。多在10至14岁发病,也有5岁前即发病的。<br><br>

  骨关节病变的主要表现为骨矿物盐减少,骨密度减低,掌骨x线皮质变薄,其原因不明。高血糖时肾小管和磷的重吸收减少,可能是骨矿物质减少的原因之一。另一表现是关节活动受限,双手手掌不能合龙,但多无疼痛。其原因可能是肌腱胶原组织的糖基化导致的微血管病变有关。

  如何预防?

  目前,Ⅰ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还不明确,但儿童Ⅱ型糖尿病的很多高危因素已被发现,常见为: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有胰岛素抵抗性的病症(如黑色棘皮病,即孩子的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皮肤有黑黑的色素沉着、角化过度、状增生);母亲在怀孕时有妊娠性糖尿病;有导致胰岛素抵抗性的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如果孩子出现以上高危因素,就应定期带孩子去内分泌科检查,以便早发现、早干预。

  当孩子出现以下征兆时应及时就医:1.多尿、小便频,多年不尿床的大孩子又反复出现尿床;2.经常口渴;3.食量大增,以前不吃的东西也拿来充饥;4.容易疲倦,喜欢在家里,拒绝外出;5.体重骤降,有些孩子一直在控制饮食,但效果并不理想,突然出现体重下降;6.视力模糊;7.皮肤瘙痒或反复泌尿系统感染,往往表现为腹痛呕吐,因进食不足和反复呕吐使血糖水平暂时下降,或因肾糖阈异常而出现尿糖阴性的表现,容易导致漏诊;8.伤口较难愈合;9.酮症酸中毒的症状:腹痛恶心、呕吐,呼吸快而深、昏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血糖监测很重要

  血糖检测对糖尿病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更具特殊意义。对有下列症状的儿童和青少年应及时检测血糖,以利于早诊断、早治疗。

  如饮水量和尿量增加、尤其夜间尿量增加;易饥饿、进食增加但体重下降;身体虚弱、易患病;视力模糊、注意力不集中;肥胖或超重,尤其伴有黑棘皮症或多囊卵巢者;有Ⅱ型糖尿病家族史;孕妇营养过剩导致的巨大婴儿以及妊娠期营养不良导致的低体重婴儿。 此外,酮症酸中毒是Ⅰ型糖尿病的主要急性并发症。该症早期可表现为感染和消化道症状,对于感染不易控制、恶心呕吐、腹泻以及急性腹痛者检测血糖,有助于鉴别诊断和正确治疗。Ⅰ型糖尿病的血糖水平波动大,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会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的生长和发育。因此,依据严密的血糖监测,及时调整饮食、体力活动和药物剂量,能有效预防低血糖。 糖尿病人的日常血糖监测是制定稳定控制血糖各项措施的依据,监测次数因人而异,应根据病情监测每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血糖。病情不稳定及在疾病急性期者,一日需测血糖4-8次,病情稳定后逐渐减少。

  运动治疗不可少

  大量实践证明,糖尿病患儿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长期坚持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 糖尿病患儿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的选择应该个体化,可以根据个人爱好选择适当的运动。肥胖患儿应渐减至标准体重。必须胰岛素治疗的Ⅰ型糖尿病患儿应在运动前先了解自己的身体是否有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或心血管病变。如果血糖过高≥15mmol/L或有感冒、发烧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还是应该卧床休息。 糖尿病患儿较适宜的运动包括骑车、跑步、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踢足球、跳皮筋、踢毽子、跳绳等。在锻炼中值得注意的是要适量。儿童自制力比较差,常忘记按时打针、吃药,这是不利于血糖控制的。患儿不要独自运动,要随身携带糖尿病识别卡。为避免低血糖症的发生,运动前可先验血糖,尤其是Ⅰ型糖尿病患儿,运动前可考虑减少胰岛素的量或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如一份水果、一片面包等)。运动前胰岛素注射以腹部为宜,尽量不要注射四肢,以免运动时局部血流增加而加速胰岛素的吸收后发生低血糖。最好随身带上一点食物、糖果和饮水,以便在发生低血糖症或口渴时进食。

  胰岛素治疗早用早好

  以往的观念认为,Ⅱ型糖尿病不到万不得已不打胰岛素,很多家长也不愿意让孩子接受胰岛素治疗,认为胰岛素打了就会成瘾,也不愿意调整用量,一旦医生让孩子增加用量时,家长就会认为孩子的病越来越严重了,就会出现各种抵触心理。 其实,这种观念很陈旧。现在新的理念是,即使是Ⅱ型糖尿病,即使是初患糖尿病也应该尽可能早期使用胰岛素,其目的是为已损伤的胰岛β细胞创造休养生息的环境,使受损伤的和过度劳累的胰岛细胞得以休息和修复。 对于儿童,已经使用胰岛素但血糖仍控制不好的原因很多,要看这个儿童是否适合当前注射的胰岛素。因为胰岛素的种类较多,不同类别的胰岛素作用也不同。另外要看使用胰岛素的剂量、时间是否科学,如果使用不正确,也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儿童及其家长要做好长期打胰岛素的精神和物质准备,切勿听信巫医假药的欺骗宣传,随意停用胰岛素,去试用什么“祖传秘方”或“新医疗法”,以免酿成大祸。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吴春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求医就诊小贴士第2期:妊娠糖尿病该去看妇产科还是内分泌科?

糖尿病是内分泌科的重要疾病之一,不少糖尿病患者,在诊断糖尿病和控制血糖的过程中,都需要定期去内分泌科就诊。妊娠糖尿病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那么,发生妊娠糖尿病患者究竟是应该像普通糖尿病患者一样去内分泌科就诊呢?还是应该去妇产科就诊呢?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