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缺少玩伴,孩子的心孤寂

2009-01-28 08:01: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与他人交往,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心理需要。与他人交往对少年儿童的成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特殊意义。一个人的个性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与他人的交往逐步形成的。儿童成长需要集体生活,需要伙伴。<br><br>

  小学生为何与同伴交往困难?

  同伴交往在小学生的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小学生的同伴接纳性越低,其孤独感越强。值得注意的是,被拒绝型和被忽视型的小学生所体验到的社交情绪并不一样。被拒斥的小学生内、外部行为问题多,而且对社会交往的情绪体验更为不利,其孤独感显着地高于其他类型的小学生。被拒斥的小学生多出现不合作、指手画脚、控制他人、故意搞乱、侵犯他人等过度行为,并且缺乏必要的交往策略知识,这导致他们遭到同伴的厌恶。被同伴拒斥的小学生有两种类型,一是攻击型,容易出现逃学、人际敌意、暴力、犯罪等外部行为;二是退缩型,易形成恐惧、焦虑、退缩等内部行为。被忽视的小学生在同伴交往中消极拘谨、退缩、害羞、腼腆、被动、孤僻、胆小、逃避、自卑、自我封闭;很少主动参与有结构的游戏活动,不主动接近同伴,在公众场合不敢大声说话,不敢提出自己的主张。他们也有着很强烈的孤独感。可见同伴交往不良使得小学生不能顺利地融入到集体之中,不能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与同龄的小伙伴构建相互协作的关系。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化成长。

  有孤独感后怎么办?

  在处理由于同伴交往所引发的孤独感时,我们并不是束手无策,因为小学生的同伴交往行为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策略加以矫正。首先,做一个有心人,发现同伴接纳不良的小学生在其认知、行为方面所具有的特征;其次,根据同伴接纳的不同类型以及小学生的不同认知、行为特征对症下药。对于被拒斥的小学生要侧重于采用认知策略,如移情、情感体验、情感追忆等。引导小学生尊重同伴、和同伴沟通协商、礼貌友好待人,教给他们与人为善的交往策略,并训练他们在交往中克服暴躁、攻击性行为。对于被忽视的小学生要更偏重于行为策略,如:榜样模仿、角色扮演、行为塑造、正向行为强化等。被忽视的小学生中除5%的孩子对自己被忽视的状况觉得"无所谓"之外,其他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结交更多的朋友,也认识到"自己在和同伴玩儿的时候要积极主动,大胆活泼",可往往又知易行难。因此,学校要为他们多创造集体活动的机会,在集体游戏、活动中积极表现,赢得同伴的接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李芳)

  搭起儿童交往的多维平台

  与他人交往,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心理需要。与他人交往对少年儿童的成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特殊意义。一个人的个性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与他人的交往逐步形成的。儿童成长需要集体生活,需要伙伴。

  是什么让孩子心理孤独

  心理专家分析认为,让孩子有"孤独感"的原因很多,其中独生子女家庭、居住环境、升学压力和家长的过多干预是四个重要因素。

  独生子女家庭 城市的家庭结构大多是三口之家,父母和孩子。孩子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这样,孩子在家中就缺少同龄玩伴。加之现代社会的压力,父母常常忙于工作无暇陪伴孩子,他们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独自度过的,自然容易感到孤独。

  居住环境 告别了大杂院的生活,人们走进了高楼大厦。但封闭的单元楼房隔绝了孩子与伙伴们的空间;彼此居住地的远离,让他们只能是通过电话、网络交流。传统人与人直面的交往会使我们的性格开朗并善于交际,而如今虚拟世界的代替,使孩子们的自我意识扩张,内心孤独、对事冷漠……

  学习压力 孩子们忙于学习,他们的闲暇时间少得可怜。还有些父母为给孩子的未来增加"砝码",连仅剩的一点时间也给孩子排满了课程。如此繁忙的生活,激烈的竞争,使得孩子们对同伴都怀有戒心,根本不愿交友,单调的学习生活会使孩子们常常感到孤独。

  家长的过度干预 现代家长多是"孟母",特别在意自己的孩子与谁交往,总希望孩子能跟学习好、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交朋友。一些家长害怕孩子受到不良影响,总是过度干涉孩子们的交友,让孩子对交往产生挫败、恐惧甚至是排斥的心理。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