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积水可能由膀胱输尿管反流、尿道狭窄、尿道结石、神经源性膀胱、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等病因引起,需先做造瘘以缓解尿液滞留,防止肾功能损害。明确诊断后,应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膀胱输尿管反流
膀胱输尿管反流是指尿液从膀胱逆流入输尿管中,导致尿液滞留和压力增加,进而引起肾盂积水。这种反流通常由于输尿管末端肌肉功能障碍所致。轻度反流可通过药物治疗如抗胆碱药来缓解,重度则需手术修复。
2.尿道狭窄
尿道狭窄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外伤等原因导致尿道腔内出现部分或完全闭塞的情况,使排尿阻力增大,从而引起肾积水的发生。对于尿道狭窄的患者,可以通过尿道扩张术进行治疗,医生使用探针或者球囊对尿道进行逐步扩张,以恢复其正常的直径。
3.尿道结石
尿道结石是由肾脏中的钙盐结晶体随尿液流动至尿道而形成的固体块状物,当结石阻塞尿道时会导致尿液无法顺利排出,从而引起肾积水。对于较小的结石,可遵医嘱采用药物排石的方法进行处理,比如排石颗粒、复方金钱草颗粒等;若结石体积较大,则需要通过激光碎石的方式进行处理。
4.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主要是由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导致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或尿道括约肌功能失调,造成尿液不能正常储存和排泄,继而导致肾积水的发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胆碱能药物进行治疗,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可以抑制膀胱壁平滑肌的收缩,降低膀胱敏感性,从而改善症状。
5.先天性输尿管狭窄
先天性输尿管狭窄是一种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由于输尿管壁结构缺陷导致管腔狭窄,影响尿液引流,易形成肾积水。对于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的患者,一般建议采取经皮肾镜下输尿管狭窄切开术进行治疗,将肾盏与输尿管之间的梗阻处切开,以恢复正常排尿通道。
在考虑肾积水的情况下,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腹压增高,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免加重感染风险。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超声波检查、CT扫描或MRI以评估肾积水的程度和原因。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