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的前期症状包括发热、食欲减退、多汗、肌肉酸痛以及肢体无力,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尽快就医以确定诊断并接受适当治疗。
1.发热
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病毒侵袭下,机体免疫系统会受到刺激产生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从而引起发热。发热通常出现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可能伴有头痛、乏力等症状。发热时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过度降温以防影响病情评估。
2.食欲减退
由于感染性因素引发的全身免疫应答状态,此时体内存在一定的致热源,这些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后会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进而引起发热。当身体处于发热的状态时,新陈代谢会加快,能量消耗增加,所以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此症状常伴随在发热之后,患者可能会感到胃部不适或恶心呕吐。患者需要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
3.多汗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脊髓运动神经细胞受损,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此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汗腺分泌增多而引起多汗的症状。多汗可发生在任何时间,尤其是在夜间或发热时更为明显。患者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穿着过紧的衣服以减少出汗。
4.肌肉酸痛
当小儿麻痹病毒感染到周围神经系统的运动纤维时,会引起受累肌群的疼痛和痉挛,进而导致肌肉酸痛的现象发生。肌肉酸痛通常分布于四肢近端,可能因活动而加剧。休息和轻柔的拉伸可以缓解肌肉酸痛,但不宜立即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症状。
5.肢体无力
当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时,会导致肌肉失去神经支配,无法正常收缩,从而引起肢体无力的症状。这种无力可能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可能导致瘫痪。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以减轻下肢压力。
针对小儿麻痹症的诊断,可以进行血清学检测来检测特异性抗体IgM和IgG,以及脑脊液中的特异性IgM抗体。治疗措施包括接种疫苗预防,对于已经发病者,主要是对症支持疗法,如物理康复训练和营养支持。家属应注意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同时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恢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