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丁宗一:避免儿童肥胖 关键在于查找“病源”

2011-08-11 04:17: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儿童单纯性肥胖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全球性的儿童健康问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都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如何改变肥胖儿童的认知与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专家出谋划策。

  爸妈禁止孩子吃甜料,可奶奶却偷偷“贿赂”孙子;父母要求孩子少吃多运动,可结果体重依然成直线上升,二线城市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小胖墩”明显增多;“小胖子”长大变“大胖子”,最终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如何控制和预防儿童肥胖,成为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在由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办的2011年全国儿童肥胖防治培训班上,丁宗一教授表示,儿童肥胖不单单要在孩子身上找原因,家长也是导致儿童肥胖的主要元凶之一。

  平均5个北京中小学生中就有1个肥胖!上海学龄儿童的肥胖率近10年增长幅度达24.4%,二线城市儿童肥胖发病率超过一线城市,事实上,不容乐观的北京庞大肥胖儿童人群仅是全国儿童肥胖现状的一个缩影——《2009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显示,中国已拥有1200万超重肥胖少年儿童,全球1.55亿超重肥胖少年儿童,就有1/13集中在中国。孩子肥胖怎么防?

  吃的太快也易造成儿童肥胖 几乎所有肥胖儿都喜欢说等等

丁宗一:避免儿童肥胖 关键在于查找“病源”

  在《儿童期单纯肥胖症》这本书里面,对儿童单纯肥胖症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是一个以过量进食、体育活动减少、为偏差为特征的一个全身脂肪过度增生的慢性的疾病。它的特征包括三方面,一个显然你进食要多,二是活动少,三是为偏差。食过多大家容易看见,也容易理解。活动少,也容易理解,就是为偏差大家没有太注意到,或者见到了没去引以为注意。

  为偏差,从吃、喝、玩、乐、睡这五个主要日常为来说,在这一周的培训班中,丁宗一教授就指出了多项为偏差的表现。比如吃,你细心留意肥胖的孩子吃饭速度极快,我们强调要细嚼慢,因为狼吞虎极易造成孩子过量摄食,把撑大了以你想缩就变得不易了,

  从喝上,一般我们渴了拿起瓶子喝一小口,但是胖孩子的喝有特征性的,他是垂直90度的喝,甚至连的工夫都不需要,就能直接进去。这是从喝的角度。我们说从为动作角度,当然从内容上就很多了,他不太爱喝白水、清水,爱喝甜料,这是食物选择上的特征。

  玩的时候,当你想孩子动一下的时候,每个家长都会听到一句话,叫“等一下”,这一等少则半小时多则就一天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懒,就算孩子真的愿意动了,也一般选择不移动体重的方式。

  从乐上来讲,在这么多年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肥胖儿童的心理损伤特别严重,除了自卑外,另外容易导致极度反抗的心理,心理压力大要么就是忍要么就是爆发,不听任何人的话。

  还有一个是睡。肥胖儿童最喜欢的就是睡觉,会打鼾,睡眠时间要么长要么就是短促。

  长辈动机因素是中国儿童肥胖的主要因素

  孩子肥胖看似应该在自己身上找“病源”,但是丁教授表示,很多时候病源不在儿童身上反而在家长身上。

  丁教授表示,在调查中发现,往往老年人带养的孩子,超重和肥胖率较高。一方面和老年人觉得“胖就是好”的观念有关,另一方面为了“讨好”孙辈,老人会偷偷给孩子提供甜料或零食等。

  但像有些家长虽然自己带孩子,但是往往容易强迫孩子这个不能吃,吃了会发胖,天天让孩子吃单一的食物,这样下去有什么果呢?一个就是孩子暗地里偷吃,一个就是和家长矛盾加深,亲子关系出现对立。

  预防儿童肥胖 强调运动处方为矫正

  很多家长都会关心,如何预防儿童肥胖,第一条,要根据他的体质状况,测定他的有能力,制定出运动处方,所以我们叫运动处方,或者叫处方运动。不是一般的每天跑多少,练到出汗,练到累,我们不提倡这个。第二,我们是为矫正。为矫正一定要跟孩子相互共同生活,包括他怎么吃、怎么玩,喜怒哀乐,他每天想什么,有什么精神压力,给他制定一个为矫正的方案,这是我们以专门的技术和操作。

  第三是膳食指导。膳食指导里面切忌说“不”或者“不许”,我们鼓励你,鼓励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但是绝对不所谓的说“不”。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生活在一个“不”的环境里面,你的心情不会好。你会有很多心理的姬热,造成很多心理的矛盾,最爆发出来,就不堪收拾。所以,我们预防就从这三条,治疗也是从这三条。

  延伸阅读:

  处方运动:运动量不是越大越好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胖了,就拼命的叫孩子多运动,运动量加很大,其实这样指挥弊大于利,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测定他的有能力,逐步进,有些是孩子长胖可是他的胜利机能表现出来是很好的,这个时候家长就不需要太操心。

  BMI值大 并不一定就是病

  现在很多地方,判断儿童肥胖都是依据肥胖筛查体重指数BMI值分类标准,这没有错,但是不是数值大的就一定代表孩子肥胖是病?不能这样认为,任何一个疾病都需要通过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才能确定,单单靠BMI值是不的。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王慧明)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