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分布异常、体重增加的一种多因素慢性代谢性疾病。孩子肥胖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遗传、饮食、精神等,特别是父母有一方肥胖的,子女就有40%的肥胖几率。儿童肥胖的危害有很多,尤其是对其心血管、呼吸功能产生长期慢性损伤、代谢综合征、消化系统综合征。
除了生理上的危害,肥胖还会造成儿童难以克服的心理行为损伤,使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严重伤害,压抑其潜能发育,对孩子的性格塑造、气质培养、习惯养成等都有负面影响。例如:胖孩子顶着“胖子”、“胖墩”或“胖妞”的帽子,常因体态臃肿、行动不便而不敢参与集体活动和体育运动;肥胖儿童常有易疲劳和嗜睡等症状,以致上课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受到影响,常遭到同学的歧视和老师的批评,易患心理障碍等。
然而,家长们要特别注意三个小儿容易发胖的关键期,分别是6~8个月、学龄前“脂肪重聚”期(4~5岁),以及青春期。
观念:吃得胖不一定营养就够
营养吸收对于儿童来说非常重要,有许多家长觉得孩子吃得胖才证明营养足够了。许多家长都存在这种观念上的误区,孩子吃得胖不一定营养就够了,很多胖孩子也同样存在营养缺乏问题。所以,孩子在饮食的把控上,家长要特别注意。
另外,曾经有人做过一个有关爸妈对自己孩子进行体重评价的调查,结果在体重正常的孩子中,爸妈认为孩子体重是正常的仅占56.8%,有41.9%的爸妈认为孩子瘦,只有1.3%的爸妈认为偏胖;而在超重的儿童中,有77.9%的爸妈认为正常,甚至还有2%的爸妈仍认为孩子瘦,只有20.3%的爸妈认识到孩子偏胖了;在肥胖儿童中,仍然有23.2%的爸妈认为孩子体重正常。
由此可见,唯恐孩子瘦的父母多,即使超重肥胖了,仍有相对多的父母认为孩子瘦。在这种认识下,势必会造成喂养过度或强迫进食,使儿童能量摄入过多。所以,转变父母的育儿观念显得很重要。
预防:抓住肥胖发生的关键期
避免成为胖宝宝,预防重于治疗,防止体重增加比减轻体重更重要。孩子肥胖的预防重点要抓住肥胖发生的关键期,特别是6~8个月、学龄前“脂肪重聚”期(4~5岁),以及青春期要特别注意。
其中有效的预防措施有:
1、孕期避免妈妈营养过度和体重增加过多。
2、围产期保健应包括婴儿喂养的指导,强调母乳喂养的好处,给予母乳喂养的具体指导,并宣传过度喂养的危害。在婴儿期,鼓励纯母乳喂养4~6个月。
3、在生后前4个月不添加固体食物。每月测量并记录体重,如果发现宝宝体重增长过速,要给妈妈及时指导,少给、晚给固体食物,尤其是谷类,代之以水果和蔬菜。
4、在宝宝早期要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避免过度喂养和过度保护。
5、对学龄儿童和青春期少年, 胖孩子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完善,加强营养教育和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宣传营养知识、引导正确的食物选择、鼓励多吃水果和蔬菜、去除或减少饮食中多脂、含糖的食物成分。
6、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或体力活动。
7、控制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的时间并减轻学业负担。
8、对已经肥胖和潜在肥胖的儿童要进行包括饮食调整、运动处方、行为改善、追踪监测和临床治疗的综合性干预措施,但不主张采取饥饿、手术、物理疗法及短期快速减重。
(责任编辑:王慧明 实习编辑:谭勇)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疫苗主要的作用是减少ghrelin的活动,因此研究人员创造三种会辨识ghrelin的抗原,亦即起免疫反应的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