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法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脾胃亏虚、邪毒侵袭所为,当以健脾养胃,清热解毒为治,可选用下列外治法。
敷足疗法
1)健脾化湿止泻:吴萸、肉桂、花椒、细辛各等份。上药共研细末,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天寒或寒象明显则将药末加热后外敷。
2)温中健脾:吴萸2~3g。将吴萸捣碎,用水浸泡后均匀置于两块纱布上,然后用胶布分别固定于两侧足心,一般2~3天后取下。
3)健脾利湿、清热燥湿:苦参、苍术各适量。将苦参、苍术研为细末,热重者3:1配合,湿重者1:3配合,以米醋调敷双足心,外用纱布包扎,胶布固定,4~12小时换药1次,泻缓则换药时间可适当延长,以愈为度。
4)清热止泻,适用于急性腹泻:大蒜20g、朱砂0.3g。将大蒜捣烂,纳入朱砂拌匀,压为药饼样,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
生姜疗法
1)温中止泻,适用于小儿胃寒吐泻:生姜适量,洗净,捣烂装入布袋内,置小儿胃脘部,上放热水袋1~2小时,每日2~3次,直至病愈。
2)温中散寒,适用于小儿胃寒吐泻:生姜切片,分别贴敷于双侧内关穴,胶布包扎固定,每日敷12小时;亦可将生姜捣泥,敷于肚脐,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2~3天。
敷穴疗法
1)清热解毒:取山栀子(鲜者尤佳)适量,捣如泥,加食盐少许混合均匀,外贴于手心劳宫穴上,包扎固定,每隔12小时换药1次,一般2~3次即可。
敷脐疗法
1)温中消食:芒硝5份、丁香1份,共研细末备用。使用时取本品3g,敷于脐孔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可同时配合局部热敷,每日1换,连续2~3天。
2)温中散寒,收敛止泻:五倍子2份、吴萸1份,共研细末备用。使用时取本品6g,用凡士林调为膏状敷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换,一般治疗3~6小时后起效,2~3天即可。
3)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丁香、吴萸各3份,木香、白术各1份,共研细末备用。使用时取本品5~10g,用黄酒适量调为糊状敷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
4)健脾止泻:白术、白芍、陈皮、山楂、升麻、车前仁、吴萸、豆蔻、丁香各等量,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取药末适量,用清水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3次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热熨疗法
1)温中散寒:葱白100g,食盐500g,先将食盐放锅内炒以炸花为度,纳入葱白拌匀,用毛巾包好,趁热敷脐上(热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每日1~2次,连续2~3天。
相关阅读:小儿腹泻中医诊疗方法
(责任编辑:王慧明)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秋季是宝宝发生腹泻的高峰期,主要由于天气多变且温差大,婴幼儿容易受凉,身体抵抗力下降,加上轮状病毒流行而导致。腹泻是婴幼儿尤其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很多宝宝都曾经发生腹泻,但是很多家长却并不清楚如何护理一个腹泻宝宝,尤其是不知道腹泻时应该怎么吃?究竟是禁食还是照样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