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小儿肥胖不可盲目节食减肥

2013-05-16 01:31:04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并不是一提减肥就一点糖及含糖食品都不能吃,重要的是小儿肥胖是处于发育期的肥胖,要避免极端地限制热量,学龄儿童每年能增高5~6cm,只要体重维持在现状的情况下,一年后其肥胖程度将得到改善。

  传统观念一向认为,小孩子白白胖胖最好,大胖小子惹得很多家庭的怜爱。如若小儿肥胖超过一定的限度,家长就应该提高警惕了,过度肥胖极有可能是患上小儿肥胖症。家长应对小儿肥胖的方法却比较粗放,第一反应就是实施节食减肥

  专家强调,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之际,如果小儿肥胖进行不正确的节食减肥,可能会影响孩子发育,甚至出现小儿厌食的情况。

  小儿缘何出现肥胖症?

  小儿肥胖原因众多,遗传因素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当然后天原因也不可小觑,主要有:运动过少,食量过多等。

  遗传因素

  父母有一方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可能性有32~34%;父母双方均为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发生率上升为50~60%。另一方面,72%的胖孩子,父母中有至少一人也有肥胖。而且目前已经找到了多种与肥胖有关的遗传基因。

  后天因素

  一、饮食过多:肥胖的孩子往往进食大量的高脂肪饮食、甜食,尤其是无限制地吃零食、喝甜饮料,这些都会引起肥胖。

  二、运动过少:孩子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加上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增加许多课外学习,比如音乐、美术、外语等等,挤掉了孩子大量的活动时间。另外,即使是课外活动,也是体力活动越来越少,静止活动越来越多,如看电视、玩游戏机等,这些都会让孩子减少活动、增长脂肪。胖孩子就不爱运动,不爱运动的孩子就变得更胖,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应对小儿肥胖不能一味靠节食

  其实,小儿肥胖并非只能从节食入手,家长不能让孩子能不吃就不吃,而是应该调节孩子的饮食,让孩子吃的健康营养而又不会增加负担。总的原则应限制能量摄入,同时要保证生长发育需要为主。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小儿肥胖?

  1、沟通:

  对小儿进行治疗,让孩子做到不吃零食,这是一种较难的事情。因此在进行饮食控制之前,务必将肥胖的危害,零食的危害和治疗方案,耐心而详细地告诉给孩子,以求得他们的配合,这一点对于治疗的顺利进行与否,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2、饮食:

  对小儿进行饮食治疗,先要掌握病儿的食物营养特点,以便于对各个年龄阶段和各个病程阶段的患儿制定节食食谱。要注意使他们食物多样化,维生素充足,不给刺激性调味品,食物宜采用蒸、煮,或凉拌的方式烹调,应减少容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蔗糖)的摄入。吃糖果、甜糕点、饼干等甜食,尽量少食面包土豆,少吃脂肪性食品,特别是肥肉,可适量增加蛋白质饮食,如豆制品、瘦肉等。

  3、热量:

  并不是一提减肥就一点糖及含糖食品都不能吃,重要的是小儿肥胖是处于发育期的肥胖,要避免极端地限制热量,学龄儿童每年能增高5~6cm,只要体重维持在现状的情况下,一年后其肥胖程度将得到改善。

  专家提醒家长,极端的饮食限制会给儿童造成心理上的压抑,有时也会引起对治疗的抵触。因此,只要合理调整肥胖儿童的饮食,就能取得又减肥又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良好效果。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小儿肥胖
  • 奥利司他片

    用于肥胖或体重超重患者(体重指数≥24)的治疗。奥利司他片结合微低热能饮食适用于肥胖和体重超重者包括那些已经出现与肥胖相关的危险因素的患者的长期治疗。[详细]

    去看看 ¥200.5
  • 轻身消胖丸

    益气、利湿,降脂、消胖,用于单纯性肥胖症。[详细]

    去看看 ¥133.5
擅长小儿肥胖专家更多
  • 戴维靖副主任医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擅长领域:小儿肾炎、肾病综合症、尿路感染、小儿糖尿病、矮小症、小儿肥胖症、性早熟等儿科泌尿系统、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病及儿童危重疾病的诊治。儿...

  • 张桂菊副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擅长领域:治疗小儿呼吸、内分泌系统疾病,尤其在诊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性早熟、生长障碍、矮小症、肥胖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

  • 李时莲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擅长领域:营养消化类疾病,肥胖症,贫血症,佝偻病,钙、锌、铁缺乏症,生长发育迟缓,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尿症,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症,营养吸收障碍,食物过敏症,尿素循环障碍,铅中毒和铅偏高,高氨血症,营养不良,神经性厌食症,肠内肠外营养。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