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小儿多动症的认识

2009-12-17 08:08: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  随着人们对儿童多动症的深入研究,已发现多动症儿童有许多异常,如大脑解剖异常、代谢异常、执行功能异常和基因异常等。这些证实了多动症儿童的变化是有病理基础的,多动症是一种疾病。<br><br>

  多动症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理行为疾病,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多动症的进一步研究,澄清了许多误区,也有了不少新的认识。

  1、多动症是一种病。

  随着人们对儿童多动症的深入研究,已发现多动症儿童有许多异常,如大脑解剖异常、代谢异常、执行功能异常和基因异常等。这些证实了多动症儿童的变化是有病理基础的,多动症是一种疾病。

  2、多动症是终身病。

  多动症儿童长大后虽然多动表现可能会减轻甚至消失,但其他症状并不一定有明显的改善,甚至可能终身存在。多动症儿童年龄小的时候多动表现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则注意力不集中更明显。

  3、常与共病相伴随。

  多动症的表现主要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但实际上单纯的多动症大约只有约1/3,大部分的多动症都同时伴有其他疾病,我们称之为共病,包括抽动、学习困难、对立违抗、品行障碍、焦虑、抑郁等。由于这些共病的存在,使得多动症的症状加重或不典型,对多动症患儿的学业、职业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消极的影响,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

  4、重视女孩多动症。

  不少人认为,多动症是男孩的病,女孩没有多少多动症。近年的研究发现,女孩多动症的发病率远比我们想象的高。因为多动症女孩其多动的表现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这就是所谓的“不多动多动症”,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5、药物治疗是首选。

  多动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如心理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既往由于人们对该病的治疗存在着种种误解,特别是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依从性不高,许多患儿并未得到适当的治疗,贻误了治疗时机。近年研究发现,只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仅用非药物治疗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6、药物治疗要长期。

  由于多动症的症状长期存在,对多动症儿童的影响也长期存在,而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治疾病,需要长期服药。仅在考试时服用药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7、药物治疗要连续。

  既往多动症的治疗,常采用间断治疗,即周1-周5服药,周末停药,节假日停药,其实这种服药方法是不科学的。多动症的症状始终都存在,如果采用间断治疗的方法,可能在学习时症状有所改善,但其他方面的问题并不能改善,而实际上儿童行为和各种功能问题,是一个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问题。

  8、药物治疗选择多。

  盐酸哌甲酯仍然是目前用于治疗多动症的首选药物,尤其长效控释片具有效果好、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已逐渐被治疗指南推荐为治疗多动症的首选药物。近年来,其他治疗多动症的药物也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如抗抑郁剂、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可用于治疗多动症伴有共病患者,这为多动症患者提供了更多的药物选择机会。

(实习编辑:黄秀杰)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小儿多动症
  • 多动宁胶囊

    滋养肝肾,开窍,宁心安神。用于肝肾阴虚所致儿童多动症之多动多语,冲动任性,烦急易怒等。[详细]

    去看看 ¥360.15
  • 盐酸硫必利片

    用于舞蹈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及老年性精神病。亦可用于头痛、痛性痉挛、神经肌肉痛及乙醇中毒等。[详细]

    去看看 ¥0.0
  • 氟哌啶醇片

    用于急、慢性各型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抽动秽语综合症。控制兴奋躁动、敌对情绪和攻击行为的效果较好。因本品心血管系不良反应较少,也可用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和老年性精神障碍。[详细]

    去看看 ¥0.0
擅长小儿多动症专家更多
  • 王仲易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擅长领域:抽动症、消化不良、遗尿

  • 李彬主治医师杭州天目山医院精神科

    擅长领域:主攻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妄想症、躁狂症、情感障碍、癫痫、癔症强迫症。尤其对小儿多动症、抽动症、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诊疗颇具建树。对中西医结合现代化科技的精准运用疗效显著。对药物依赖,成瘾性等疑难症方面有独特的解决办法,深受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 王西林副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擅长领域: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睡眠障碍、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治、早期干预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以及婚姻家庭情感类咨询。一直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并积极参与省级、市级科研课题,发表论文数篇。曾被评为中山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年度优秀教师,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