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小儿处于“第三态”怎么办

2008-08-13 08:47: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第三态”就是人除了健康与疾病两种状态之外的第三种状态。自觉有些不适,但用医学方法又查不出病来。导致儿童“第三态”的原因,大致归纳为五类。解决儿童“第三态”,医生应该指导家长怎么做。<br><br><br><br>  2。一些不良习惯引起的。如小儿“便秘”,给孩子带来痛苦,使家长担心。便秘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本来,吃、喝、拉、撒、睡都是生理行为现象,但“每日三餐”、“夜间睡觉”、“每天大便”,都是按规律训练出来的。如果小儿几天不大便,但食欲正常,腹软不胀。几天后排便也不困难,检查也无器质或功能病变,可以诊断为习惯

  当你怀疑孩子得了疑难杂症时,可能孩子根本没有病,这种状态他称为“第三态”。

  “第三态”没有器质性病理变化,但由于精神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身体发生病变,转化成真的疾病,甚至死亡。如果处理恰当,摆脱精神压力,则可转化为健康。小儿也有精神压力和向病变转化的问题,在他接诊的多次就医的患儿中,属于“第三态”的竟高达60%。

  导致儿童“第三态”的原因,大致归纳为五类:

  1、对环境的适应反应不适引起的。如饮食不当、空气污染、精神紧张、劳累无度,以及某些慢性病灶的刺激,都需要人体的自然调节与适应。其中少数有暂时不能适应的表现,被称为“过敏”。上述腹痛患儿就是最常见的适应反应。但有些情况与某些小儿外科疾病相似,特别是某些肿瘤,必须经过系列检查,与外科疾病慎重鉴别。

  2、一些不良习惯引起的。如小儿“便秘”,给孩子带来痛苦,使家长担心。便秘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本来,吃、喝、拉、撒、睡都是生理行为现象,但“每日三餐”、“夜间睡觉”、“每天大便”,都是按规律训练出来的。如果小儿几天不大便,但食欲正常,腹软不胀。几天后排便也不困难,检查也无器质或功能病变,可以诊断为习惯性便秘,只需设法训练每天定时排便习惯,不需泻药,更不需外科治疗。但如果任其发展,则会真的成为疾病。又如小儿白天尿频夜间不尿,或是白天正常夜间尿床,也多是习惯问题。

  3、对生理现象的误解引起的。淋巴结增大,最大直径不超过1厘米,保持长圆、略扁、有韧性、可活动、不痛等性质,是为正常免疫反应。各年龄阶段可略有不同。但也都在上述正常范围之内。精神、食欲、生活、活动一切正常。平时淋巴结稍有增大,可能与细菌、病毒侵入后淋巴结的自然免疫反应有关。即使活检为慢性炎性改变,也属于不需治疗之类。又如青春期男女生理变化,也有人可能误为疾病。

  4、暂时性胎位畸形引起的。指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特殊位置引起的畸形,出生后自由生长中会自然逐渐纠正。常见如小腿胫骨内弯(罗圈腿)、双足背屈(蛙足)。多在一年内明显改进,五六岁自然痊愈。但自然纠正过程中,幼儿时期随着孩子活动量增大。也可能发生“下午腿痛”。检查骨、关节、肌肉、神经全部正常,有人统称为生长性疼痛。这是生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并且随着生长不治而愈。然而家长会因孩子腿痛非常焦虑。

  5、隐性畸形引起的。这是指真的器质性畸形,但是既无外形表现也无功能妨害,只是现代医学设备检查偶然发现的。如单纯性隐性脊柱裂、肝内小囊肿、内脏转位等。这些情况对人多无妨害,但给家人带来极大思想负担,到处求医。

  如果家里发现孩子“有病”,必然有一定的症状和不适。不论轻重,也不论是否影响健康生长,总应该得到解决。何况有时还有严重症状,如腹痛、喘息、瘙痒、肿胀、出血等,越是症状严重越容易向恶性转化。但大多也只是得出“待诊观察”的结论。

  对“第三态”的治疗,简单地说:不好治,也没法治,也不需要治,一会儿就能过去。但大前提是保证孩子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的内容包括生命、功能、美观都不受到损害与威胁。所谓生活质量要做到“孩子理解,家长满意,社会认可”,才能生活愉快。传统上的临床医学(第一医学)只能用于疾病的治疗,预防医学(第二医学)和康复医学(第三医学)也只用于已发生功能不良的处理。大多数“第三态”的情况需要自我保健医学(第四医学)来处理。在小儿则主要应倡导母亲“保健育儿”。

  成人的自我保健是依靠自己,而儿童的自我保健是靠监护人,一般情况下,是母亲。所以说,母爱是儿童医学的最重要部分。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常识,孩子在小便、大便不畅时,好多家长会吹吹口哨,让孩子听听音乐,或者按摩孩子的腹部,有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家长要学会疏导孩子的情绪,首先要自己不紧张,以免把紧张情绪传染给孩子。另外,营养也很重要。生长发育期孩子的营养均衡是非常重要的。

  尽量不要把孩子当成“病秧子”。遇到孩子有不适,一定要到医院确定孩子是否有病。家长首先要自己调整情绪,不要让自己的思想负担影响到孩子。有的孩子,从小就被家长当成“病秧子”,自己也觉得自己有病,平时不锻炼,整天备着营养药,这饭不吃,那菜也不吃。以至于孩子产生严重的自卑感,问题越来越严重。

  解决儿童“第三态”,医生应该指导家长怎么做。医生要教家长掌握小儿健康的标准,如何观察食欲、精神、活动是否正常;懂得生长、发育正常的条件,以及有关的生理、心理发展知识。千方百计为孩子创造正常生活的条件,尽量维持孩子的正常生活规律,不要把孩子视为病人而限制吃与玩(孩子的两件大事),使孩子不高兴。至于对儿童“第三态”的具体“病情”,必须依照有关专科知识,暂时用药物或其他治疗,尽量解除现实的痛苦。当然,如果已经发展为真正的器质性疾病,则应及时进行必要的治疗。

(实习编辑:黄秀杰)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意识障碍
  • 氨酪酸片

    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肝昏迷、尿毒症、催眠药及煤气中毒等所致昏迷的苏醒剂。此外,口服可用于脑血管障碍引起的偏瘫、记忆障碍、语言障碍、儿童智力发育迟缓及精神幼稚症等。[详细]

    去看看 ¥8.5
  • 二十五味珍珠丸

    安神开窍。用于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昏迷不醒、神志紊乱、谵语发狂等[详细]

    去看看 ¥23.25
  • 安宫牛黄丸

    该药品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等功效。可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详细]

    去看看 ¥738.33
擅长意识障碍专家更多
  • 曾祥俊主任医师赣州市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专业特长:熟练掌握神经常见症状如意识障碍、头痛、眩晕、晕厥、运动障碍等诊断及鉴别诊断,精通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治与抢救。擅长应用免疫球蛋白静滴抢救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危象。掌握癫痫,帕金森病,病理性神经痛,神经焦虑抑郁诊治新进展。学术兼职:江西省癫痫学会常委、江西省睡眠学会常委、赣州市神经病学学会副主任委员。学术成果:主持完成赣州市科技局课题2项,江西省卫生厅课题1项,医院新技术项目2项。近3年来发表学术论文3篇。

  • 张大荣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擅长领域:精神疾病、进食障碍、抑郁症、神经症

  • 马山副主任医师大连市老年病医院

    擅长领域: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TIA等脑血管疾病及颅神经疾病、脊神经病变、脊髓病变、原发及继发性癫痫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