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胆型肝炎一般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胆汁淤积,造成肝脏的胆红素升高,从而引起的一系列肝脏疾病。肝炎患者可表现为皮肤黄染、小便颜色加深、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此时可通过胆红素检查、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来确诊。
1、胆红素检查:对于淤胆型肝炎患者,胆红素检查可见直接胆红素升高,间接胆红素升高多不明显。当肝内泥沙样结石造成胆管梗阻时,胆汁引流障碍,可出现直接胆红素升高,间接胆红素升高的现象;
2、肝功能检查:急性淤胆型肝炎患者可出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肝功能异常。在慢性淤胆型肝炎患者中,肝功能可表现为正常,但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可明显升高;
3、影像学检查:在B超检查下,淤胆型肝炎患者的肝脏可出现局限性肿大,甚至脾脏出现肿大,部分患者还可见胆囊肿大。对于淤胆型肝炎患者,肝脏可出现弥漫性的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情况。若肝脏功能出现严重异常,机体可能出现凝血因子合成障碍,从而表现为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胃肠出血等。
淤胆型肝炎患者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病情持续发展,导致肝脏进一步损伤。同时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以免影响病情的恢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