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3-0083-02
便秘是使人感到不适,甚至造成痛苦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症状。许多原因可以引起便秘,通常可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粪便过硬。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消除病因,恢复正常肠动力和排便生理功能。我院在便秘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儿科及肠道门诊诊治的便秘患儿40例,诊断符合2003年9月南昌便秘专题讨论会便秘诊治流程共识意见。其中治疗组20例,男性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13.5岁,平均病史4.O个月;对照组20例,男性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12.0岁,平均病史4.5个月。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口服,水温<40℃,3片,2次/d。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应用促动力药如西沙比利片0.2 mg/kg,3次/d;枸橼酸莫沙比利片5 mg,3次/d;或通便药如芦荟绞囊O.5 g,2次/d;麻仁丸5g,2 次/d。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增加纤维素摄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正确的排便习惯。
1.3观察项目 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及不良反应。
1.4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见表1。治疗组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2讨论
人体每天约有1000 ml的液体从回肠进入结肠,在24 h之内,经过结肠的液体中90%的水分和盐被粘膜吸收。进入结肠的碳水化合物被细菌酵解成可以部分吸收的短链脂质酶。水分被吸收后,食物中的纤维、细胞和其他不能被酵解的固体物质成为固态粪便的基质成分。粪便直到进入乙状结肠后才开始成为固态。除了实际的饮食、排便频率和每天粪便量的差异,正常个体的粪便硬度及水分量几乎是相同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及精神因素等都可导致便秘。
便秘的治疗是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造成便秘的原因很多,一般为器质性或全身性疾病所致及功能性便秘。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消除病因、恢复正常肠动力和排便的生理功能。一般主张,首先进行排便行为治疗,协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排便反射功能。在药物治疗方面,应用非刺激性、容积性、渗透性通便剂及肠促动力剂,以及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微生态制剂是由调理微生态失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的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和促进物质制成的制剂。近年来,临床上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常引起体内微生态系统失衡,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微生态制剂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它在防治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调节机体正常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健康水平、促进生长发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生态制剂根据所含成分的属性可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三类。益生元是指含生理活性菌,经口服可以改善粘膜表面的微生物菌或酶的平衡,或刺激机体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机体定植力或免疫力的微生物制剂。益生菌制剂能通过宿主消化道屏障而存活,并且能在宿主消化道定植发挥相应的生理作用,如通过增加机体抗体滴度、巨嗜细胞活性、杀伤性细胞和T细胞数量等,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此外益生菌代谢后还可降低肠道pH值,促进钙、铁和维生素D的吸收,并参与体内多种维生素的合成、吸收,从而实现微生态保护、免疫增强和营养作用等。l临床观察表明,在便秘患儿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可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对人具有潜在危害的细菌,因此对便秘有一定疗效。但免疫力低下及肠道粘膜受损的患儿应避免使用活菌制剂,以免发生机会感染。
(实习编辑:张欣)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